【党员应知应会100词】工农联盟
日期:2023-01-11 13:00:13  发布人:校工会办公室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着当时全国的994名党员。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工农联盟问题,大会强调中国革命必须有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参加,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思想,指出没有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是不可能取得领导地位并使革命获得成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备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一切特点,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毛泽东曾经对中国的工人阶级作过这样的评价:“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由其先进性决定,中国工人阶级必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然而,中国工人阶级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弱点,例如人数较少(和农民比较),年龄较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比较),文化水准较低(和资产阶级比较)”,所以,“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农民群体,他们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工业文明冲击,陷入民族生存危机,但农民作为中国社会主体劳动者的地位并未改变,依然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不仅先进的无产阶级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而且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一样处于社会最底层,可以说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把农民阶级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与之结成坚固的工农联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强有力的工农联盟,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此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但党并没有忽视农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阐述了中国人民胜利的主要的基本的经验,指出新中国将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特别强调这一专政的基础“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而新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农民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独特的革命道路,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仅是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完全符合我国现实的阶级状况,鲜明体现了我国国家政权的广泛基础和民主性质。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党员应知应会100词》)

核发: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