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截流工程结束
日期:2022-12-09 22:47:12  发布人:校工会办公室 

1958年12月9日,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截流工程全部结束。黄河截流后可造成一个3500平方公里的水库,容水量647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000万亩。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教授级高工黄久昌说:“我们截流之后蓄水,山西很远的老百姓(都来了),非常高兴,排着队,拿着馒头,拄着棍,来看黄河水清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自古以来水害频繁,下游时常决口改道、泛滥成灾。新中国刚刚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立即着手治理黄河。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道的英雄气概,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工地上,书写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诗篇,用汗水浇灌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8年12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实现蓄水。1961年,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漫长苦难历史。

作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世界多泥沙河流综合治理与开发贡献了一份“中国方案”。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防洪、防凌、灌溉、发电等作用,并为三峡、小浪底等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资料来源:中国之声 央视网 人民网)

核发: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