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1889年在法国巴黎建立的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破产。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鼓舞、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建立新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1919年3月2日至6日,来自21个国家、35个组织的52名代表聚首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重要文件。这次大会宣告第三国际正式成立,并将其命名为“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总部位于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凡是加入共产国际的,均属于它的支部。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把自己的任务规定为: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国际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国际主义旗帜,主张把民族范畴内的阶级斗争同世界革命结合起来,并积极帮助各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建立真正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20年春,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出维经斯基等人前往中国,了解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情况以及是否有条件建立共产党组织。维经斯基来华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多次会谈,介绍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及苏俄的对华政策,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状况和经验,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1922年7月,党的二大正式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共产国际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者,而中国共产党也从共产国际获得了宝贵的援助和指导。
1924年至1927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对中国大革命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携手合作,共产国际起到了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但在大革命的过程中,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阴谋和活动,共产国际也缺少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斗争,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因此,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形成和大革命的失败,固然与中国共产党建党时间不长、斗争经验不足有关,但客观分析,共产国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中国革命的形势转入低潮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党的六大。这次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也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以致中国共产党接连犯下了一系列“左”的错误。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些成果恰恰是在中国共产党因电台丢失而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其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一步成熟,在组织上也进一步独立。在双方恢复联系后,共产国际大大减少了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干涉。
鉴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斗争情况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从本国实际出发处理面临的问题,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这一提议,得到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同意。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停止活动。在其存在的24年时间里,共产国际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高潮,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22年加入共产国际到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期间,都曾得到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党员应知应会10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