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的爱国民主运动。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又称“第二条战线”。
1945年底,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这个运动扩展到了很多城市。全面内战爆发半年后,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北平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口号,开展了反美示威运动,这一运动迅速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反美、反蒋爱国民主运动,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
1947年5月4日至18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学生举行“五四”纪念会,并组织了反饥饿、反内战罢课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为反抗当局的镇压,南方与北方大中城市各学校学生冲破国民党政府的禁令,于20日同时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史称五二〇运动。
与此同时,工人、市民运动也相继掀起高潮。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5月到6月,饥饿的城市居民的“抢米”风潮席卷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大小城镇。
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也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感召下,作为“第三方面”和共产党携手合作,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它们也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