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压岁钱条款”
01
孩子索要历年积累的压岁钱怎么办?
最高院司法解释
在现行《民法典》施行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就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之一是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专家解读
虽然《民法通则》已于《民法典》实施后被废止,但从相关解释意见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压岁钱由父母管理是有法律依据的。未成年人对《民法典》实施前的父母管理行为提出质疑也是不成立的。
02
孩子提出要管压岁钱怎么办?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专家解读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收红包属于纯获利行为,孩子可以交给家长帮忙保管,但是保管也只是保管,不能替孩子花。孩子能自由支配多少压岁钱,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
《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专家解读
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心智启蒙语言表达等因素决定了其尚未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因此结合压岁钱的经济属性由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也是非常合适的。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不能管理压岁钱,而且如果需要使用也必须得到监护人的同意。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专家解读
监护人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孩子不能以压岁钱是我的为由,要求父母放弃管理。但是如果被监护人达到了十八周岁,或是已满十六周岁且独立工作的则可以自行管理使用压岁钱。
03
哪些情况父母可以动用压岁钱?
《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专家解读
父母代为管理压岁钱的行为并不意味者父母绝对不能使用压岁钱。如果处于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比如给孩子看病、支付学习费用、购买学习用品等情况时还是可以动用相关压岁钱的。
04
压岁钱的三大功能
1.树立个人财富观
有些孩子压岁钱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家中又希望给到孩子一定的理财观念,这种时候不妨带着孩子去银行开立个人账户。借助个人存款账户,可以随时为孩子办理存取款等业务。平时将存折或者银行卡交给孩子保管,每年春节过后再带着孩子去银行办理压岁钱的滚存。让孩子从小对个人财产有个基本的认知,养成财富积累的习惯,等长大后再由其自由支配。
2.财富积累增值
孩子再大了一些,压岁钱的积累也会逐步变多,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明确财富增值的概念。对于自己名下的财产不仅可以通过积累来实现增加,还可以借助投资实现增值。比如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或是投资国债就能够实现比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当然,由于未成年人不能直接投资一些有风险属性的产品。可以由父母代为投资,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父母的账户来购买适量的中低风险类产品。
3.孩子的成长投资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给孩子压岁钱的初衷还是希望对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能有所助力。因此,压岁钱不管是积累还是增值,还是应该围绕孩子本身。每年拿出压岁钱中的一部分直接用到孩子学习成长也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建议家长们能够把以上压岁钱的三大功能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压岁钱的价值最大化。
05
结语
中国人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支配管理子女的压岁钱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其实,时代的变迁,也需要父母们的观念与时俱进。
压岁钱谁来管的讨论年年都有,但是如何把压岁钱用到实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才更值得思考。在这里,作者建议家长们在没有考虑清楚如何使用之前,不妨把压岁钱暂时交给银行来管理。通过开设子女的个人账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款专用。